电视剧《特赦1959》自播出以来正规配资公司排名,重新唤起了大众对曾被关押在北京功德林的国民党战犯的关注。在这部剧中,展示了许多方面关于改造这些战犯的曲折历程和心路历程,令人深思。
观看完电视剧后,许多观众不禁会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这些国民党战犯大多身为高级将领,曾经指挥过数十万的部队,其中一些与蒋某人关系密切,甚至还曾是军统的特务。这些人无疑是“思想顽固”的代表,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根深蒂固,改造工作可想而知难度极大,这对管理他们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那么,究竟该如何有效地实施改造呢?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机构设定了明确的日常规范,早上进行学习,下午安排劳动,这一规律化的安排旨在促进他们的改建。
通过思想与劳动的双重改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书籍,对许多国民党的将领来说,这并不是陌生的概念。他们中很多人曾与红军交过手,在解放战争期间又再次面临阵敌,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对共产党而言,心中也有一丝了解。然而,劳动改造的实际作用却有限,原因在于劳动内容不够丰富且强度相对较小,曾经极少亲自动手的将领们在这种工作中所获得的改造效果微乎其微。那么,有哪些实际有效的方法能够真正促进他们的转变呢?
展开剩余59%而对于那些获得特赦的战犯来说,绝大多数选择继续留在大陆,只有少数人返回亲属身边,选择离开这个地方。在这些被特赦的战犯中,有两个典型的例子值得一提,一个是杜聿明,他曾是国民党军中的高级将领,以病重的身体参与了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另一个是沈醉,他是军统的特务,被誉为军统的“三剑客”,曾多次目睹生死。这两位战犯能够最终被成功改造,充分展现了我党的宽容和政策之高明,沈醉正因为在军统中的突出表现,得到了戴笠的重视,年轻便已成为少将处长。
杜聿明和沈醉能够被特赦,无疑彰显了我党的气量与策略,也证明了其改造政策的真实性。那么,这两人是如何被成功改造的呢?分析一件事可见一斑,那就是英国蒙巴顿元帅在访问中国期间,与杜聿明的会面。蒙巴顿曾是东南亚盟军的总司令,与杜聿明有过交往,因此对这位蒋某人的得意门生十分好奇,想了解他留在大陆的原因。两人在会谈中深入交流,杜聿明展现出的温文尔雅与平和气质令蒙巴顿感到惊讶,想象中那位指挥大军的将领,此时却表现得如此谦逊内敛,令人难以置信。这次会见不仅使蒙巴顿对杜聿明有了新的认识,也让他对共产党产生了更深的敬佩。
我党究竟采取了什么方法使得这些固执的战犯愿意接受改造,成为新中国的公民呢?观察发现,方法其实相当简单,就是让这些被捕的战犯亲自去看到新的变化。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让他们亲眼目睹新中国与旧中国之间的明显差异,才能打动他们的心灵。以抗美援朝为例,这些曾经的国民党将领通过报纸,目睹志愿军打败以力量自傲的美军,不禁发出感慨,意识到新中国的崛起和强大。杜聿明曾动情地表示:“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确实站起来了!”这种心灵上的震撼和认知,无疑是他们改造成功的重要契机。
发布于:天津市辉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